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
  温县区号:0391
  温县邮编:454850
 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,南临黄河,北依太行,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,三国著名军事家司马懿的故里。盛产的山药、地黄、菊花、牛膝“四大怀药”享誉中外。全县总面积462平方公里,总人口41.9万人。
  温县土地肥沃,物华天宝,是全国闻名的小麦亩产千斤县,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,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,首批电气化县,首批对外甲级开放县和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、10万头(只)牛羊养殖基地、10万亩优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、10万亩怀药基地。
  温县的工业、农业、电力、交通、邮电、商贸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,拥有机械制造、化工、农副产品加工、制鞋、五金、医药为主的支柱产业,形成了有资源、有市场、有产品、有效益、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。
  自然环境:北部、中部为沁河平原区,地面平坦,南部为陡坡,与黄、蟒滩地相连接,全境海拔75-120米,黄河境内长26公里。沁河是温博两县分界河,境内长10余公里,蟒河境内长27公里,年平均气温14.3℃,年平均降水量572毫米,全年无霜期218天。
  经济现状:现有耕地36.06万亩。粮食作物以小麦、玉米为主。经济作物有棉花。森林覆盖率3.7%。主要中药材有地黄、菊花、山药、山地、怀故子。
  交通现状:境内公路总里程249公里,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4.1公里,有省道2条,全长50公里,县乡道全长199公里。桥梁13座279延米,乡镇公路晴雨畅通,行政村全通汽车。地方铁路克温线在境内17公里。境内黄河通航,上自温县与孟州市交界处,下至孤柏咀,航道全长31公里。
  名胜古迹:慈胜寺在县城西北大吴村,初建于五代,元代重建。寺内有明代大铁钟一口,重500多公斤。温县盟誓遗址在县城东北武德镇西张计村。先后发掘页岩石盟书片7000多片。《史记》记载,为春秋时晋国州城城址。另有王孽发居、梁新遗址、北平皋遗址等。

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,县内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。夏时已称温国;商代祖乙曾在此建都;周代为畿内之地,大司寇苏忿生以温等十二邑为苏国,都于温城;春秋时晋国在此设县。战国至秦汉之际,温县已是“富冠海内”的“天下名都”(《盐铁论》语)了。唐以后逐步衰落,渐为僻邑小县,但其地处中原腹地,且据黄河津渡,历代战乱皆遭劫难,人口迁徏频繁。
    温县古称“温”,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。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(古时属温),夏凉冬温,流入于溴水;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。《温县志》载:相传泉流常温,士忻以德,民利灌溉。现在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
    汉置温县,“温”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。一说因境内温泉得名,周为温邑。
    古名温国,以境内温泉而得名。夏为温国;汉初置县,名温县;北齐天宝七年(公元556年)废温县;隋开皇十六年(公元596年)复置温县;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改温县李城县;武德八年(公元625年)废李城县,恢复温县;1945年3月建立温陟县;1945年5月建立温孟县;1945年8月废温陟、温孟两县,建立温县人民政府;1960年10月废温县并入沁阳;1961年8月复置温县。
    2000年,温县辖8个镇、5个乡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,全县总人口404621人,其中:温泉镇 77182人、祥云镇 48989人、番田镇 23152人、杨磊镇 24033人、黄庄镇 26539人、徐堡镇 19640人、赵堡镇 41122人、南张羌镇 25870人、岳村乡 23978人、招贤乡 20976人、林召乡 27693人、北冷乡 21073人、武德镇乡 24374人。
    温县原辖8个镇、5个乡,262个行政村。2005年,温县乡镇区划调整:撤销林肇乡,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黄庄镇管辖,黄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;撤销徐堡镇、武德镇乡,新设置武德镇,辖原徐堡镇、武德镇乡的行政区域,武德镇人民政府驻武德镇村;撤销杨垒镇,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番田镇管辖,番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。截至2005年12月31日,温县辖7个镇、3个乡:温泉镇、赵堡镇、祥云镇、黄庄镇、武德镇、番田镇、南张羌镇;岳村乡、招贤乡、北冷乡。